李 多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电视电话会议传来好消息:成都市成功创建成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金牛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天府文化发端的根基,是巴蜀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交子故里,大道金牛”区情定位确立后,交子诞生地、金牛古道、金沙遗址、前蜀永陵,因历史典故得名的天回镇、驷马桥,九里堤、营门口、黄忠街等三国故地,成都露天音乐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天府美术馆、当代艺术馆、当代影像馆和未来的天府艺术公园等现代典型文化聚落……有理由、有机会更有可能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为讲好“金牛文化故事”,汇聚金牛力量,服务金牛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打造金牛文化整体品牌,聚集文化合力
金牛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内涵、文化脉络,也拥有露天音乐公园、华侨城大剧院、新声剧场、凤求凰剧场等文化活动标地,更拥有显著而广泛的文化艺术优势和群众文化基础。但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存在有活动缺爆发点,有基础缺制高点,有影响缺聚焦点的现象,究其原因,缺少整体设计的着力点是重要因素之一。
建议由区级层面制定金牛文化整体“品牌标识”和“宣发口径”,在例如“文化金牛·大有看头”类似的总体文旅宣传定位下,创立打造例如“金牛时尚音乐主题周”、“当代数字影像交流展”、“新时代新文艺文化发展交流论坛”等现象级文旅类型项目,整合区内尽量多的文旅资源、文旅活动、文旅节会,辐射全川,传声全国,用1—2年的时间确定主干文旅项目,用2—3年的时间形成区域影响,用3—5年的时间固化文化品牌标识和主力文旅项目,打造形成金牛文化名片。
二、创设金牛文化典型场景,彰显文化潜能
文化是最易于跨区域、跨领域进行交流的社会符号,众多金牛文化元素需要一个个极具浓缩力和彰显力的典型代表进行引领和体现。
建议在区内遴选1—2个能够将金牛文化渊源和当前时代新意进行有机结合与交融的典型点位,打造“金牛(文化)会客厅”,形成能够代表金牛、象征金牛的文化聚焦点。这一方面是金牛人自己认识金牛文化、了解金牛文化、宣传金牛文化的落脚点,另一方面是金牛以文化的名义向世界打开的一个美丽的窗口,这个浓缩金牛特色,代表锦城风格,阐释天府文化的新时代文化场景,通过政府和文化的有效融合借力与接力,逐步形成“来到天府,走进金牛,从这里开始”的宣传效力和打卡热力,让“金牛文化”不仅成为理所当然的一枝独秀,更成为推动服务主体、促进经济发展、支撑文旅新兴的重要支柱力量。
三、梳理金牛文化发展脉络,描绘文化路径
金牛文化的特点、亮点、聚点分布在全区各个街道乡镇,从一个角度去看也许显得散落而不聚合,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繁星点点的布局却为点、线、面的连缀提升打造提供了思路和可能。
建议梳理金牛文化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划定文化行走路径,推出极具金牛风格的“文化走廊”。“文化走廊”可以是某一区域或某一内容的“主题走廊”,也可以是覆盖全区文化重要节点的“全境走廊”。而且,文化走廊不仅可以是较有针对性的人文或者景观走廊,更可以是以文旅为切入口,融合商贸、会展、运动、餐饮、休闲、娱乐的复合式走廊。
从整体设计上,明确树立金牛文化整体形象,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大力弘扬时代核心价值,合理借助现代高新科技呈现方式,对“文化走廊”配设专场解读、配套交通专线、配置展示样式、配合地标建筑,并且通过“文化走廊”将城市旅游、网红打卡、研学博览,甚至是小学、中学的春游秋游进行结合,让“金牛文化走廊”不仅成为金牛人的必修课和增值课,更成为外地人、外省人、外国人的必到之地和必行之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能为人民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所以,必须不断加强文化建设,用更多的方式、更多的能量、更多的创造加强和推动城市文化发展,为自身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符号增强更多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让我们携起手来,为金牛文化和金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